来源:雪球App,作者: 鲸媒体,(https://xueqiu.com/4232416048/136973381)

导语K12 在线教育领域,一向是教培机构兵家必争之地。近年来,慕课、题库、直播、双师、在线一对一、AI 智适应…… 各式模式不断涌现、层出不迭。但在松鼠 AI 1对1 创始人栗浩洋看来,通过用 AI 模拟优秀老师经验,定位每个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薄弱点,继而提供高效个性化学习方案,最终实现因材施教的智适应教育,作为可实现 AI 教学全流程的模式,才是未来教育的真正出路。

在鲸媒体的专访中,栗浩洋多次表达了他对智适应教育的看好,他坚定不移地认为,「未来三到五年,所有教育机构都将走向智适应教育」。

本次专访栗浩洋核心观点一览1. 没有一家公司敢说自己不在做 AI + 教育,但 95% 存在水分;

2. 个性化教育的最优解是智适应教育,但大众认知度还不够;

3. 智适应教育要投 10 个亿人民币才算合格,有三个衡量标准;

4. 基于老师的加盟模式一定会出问题,招生要靠正规军;

5. 班课因为不是因材施教,所以最终一定会被智适应取代。

2014 年,栗浩洋创办了 松鼠AI 1对1,与马云创立阿里巴巴的年龄相仿。但与马云创业失败十次,方建起阿里巴巴的帝国根基相比,栗浩洋此前多次创业,屡屡成功。

2000 年,栗浩洋担任大山英语校长,后大山英语上市新三板,市值近十亿。2004 年,栗浩洋担任昂立全国少儿公司总经理和教育集团副总裁,最终见证昂立教育成为中国A 股市场上第一家市值百亿的教育公司。而 2019 年 9 月,成立 5 年的松鼠AI 1 对 1 入选德勤「全球 AI 企业高增长 50 强」企业,位列第 6 。

鲸媒体:在创办松鼠AI 1对1之前,您曾多次创业,且都和教育有关。在这个过程中,您有总结出什么样的经验教训?

栗浩洋:最大的经验教训是做事之前一定要先完全想清楚,第一个做的人未必就能够成功。雅虎最早做搜索,后来输给谷歌。My Space 最早做社交,后来输给 Facebook。我在做任何一个决定之前,都喜欢花三四年的时间去做哲学的深度思考。当你想得足够深,把事情的最难点全部想清楚,就不容易失败。在我看来,松鼠AI 1对1 正踩在互联网教育的第五波浪潮上。第一波浪潮是以 MOOC(慕课)在线课程为代表的「互联网+」教育浪潮。第二波浪潮是以题库为代表的「工具化」教育浪潮。第三波浪潮是「 O2O 」教育浪潮。第四波浪潮是以在线真人老师为代表的「在线一对一」教育浪潮。而第五波浪潮也就是「AI +教育」的浪潮,这波浪潮可能将对教育理念产生更根本性的颠覆。踩准了第五波教育浪潮,我们五年没有换商业模式。反观很多企业一直在换商业模式,导致哪个产品方向都没有做扎实。

鲸媒体:您在AI教育未火之前就创办了松鼠AI 1对1,当时人工智能击中您的点在哪里?您是如何判断出最好的切入时机的?

栗浩洋:我自己个人对 AI 的关注已经有几十年了。我小学开始学计算机,初高中的数学竞赛都是一等奖,这让我在数学和计算机方面比其他人更擅长和敏感。大学时,我就开始接触人工智能。在昂立的十年时间里,我们自研或者跟全球合作伙伴联合研发并且深度使用的互联网教育手段大概有 30 多种,包括慕课、网络测评、语音识别等等。到 2014 年,我判断AI教育达到了一个成熟的节点期,但我觉得各种各样的网络教育形式,无法真正改变教育,因为他们的效果存在问题。我们进入AI教育不是突然被击中,而是厚积薄发,也是这么多年对网络教育的深入研究,让我下判断,AI 智适应教育就是未来教育的方向。我五年前曾经说过,所有的教育机构最后一定都会做AI教育,现在已经应验了。新东方、好未来每年花 10 亿投AI 教育,VIPKID、掌门、作业盒子、作业帮、猿题库、葡萄智学等等都在做AI教育,现在基本上没有一家教育公司敢说自己不在做AI教育。

鲸媒体:有人认为,由于人工智能概念火热以及大量融资事件的刺激,智适应教育存在一定炒作现象,对于这个观点您怎么看?

栗浩洋:我觉得现在声称做智适应教育的公司 95% 存在水分。其中 80% 的公司属于 AI 诈骗,因为这些公司没有真正学 AI 和做算法研究出身,还懂教育的科学家,而仅仅有管技术的 CTO 。懂计算机和懂算法是两回事,没有 AI 科学家就宣布自己是AI教育就是典型的 AI 诈骗。剩下 15% 的公司不能称作是做AI教育,而只是在做 AI 教育工具。市面上的AI教育目前主要有语音识别、语义识别、图像识别、表情识别、脑科学、AR / VR等等十几个应用领域。脑科学在全球都没有成功案例,表情识别我觉得五年内不可能形成商业模式,其他比如语音 / 语义识别,都没有涉及「把孩子的大脑认知从不会教到会,训练孩子的能力从弱变强」,所以只能算是 AI 教育评判工具而不是AI教育,就像生产电子白板和复读机的公司只能算教辅材料公司并不算教育公司。

我今天可以下一个结论,未来三到五年,所有的教育公司最后都要走向智适应教育。而现在火热的班课,因为不能解决个性化学习「千人千面」的问题,又倒退到「千人一面」,很快会因为效果问题而热度降温。现在开始谈智适应教育的公司已经有 40 家了,未来还会有更多公司加入,这点我坚信不移。

鲸媒体:AI 对教育的变革,具体体现在哪里?

栗浩洋:一是推动教育公平,让贫困县的孩子也能接受最优质的教育。二是实现因材施教,提供个性化教学从而真正减负,而个性化教学的最优解就是智适应教育。三是真正实现素质教育。中国的素质教育喊了 30 年了也没有实现,我们发明了一个全球独创的 AI 素质教育模型 MCM(Model of Thinking , Capacity and Methodology),帮助训练孩子的思想、能力和方法而不是灌输知识,避免高分低能。

而智适应教育会对现在的教育模式产生粉碎式改革,具体体现在:第一,学习点的个性化。学生不是学所有东西,而是哪里不会学哪里。第二,学习时间的个性化。同一个知识点,有的孩子学得快,有的孩子学得慢,我们完全是跟着孩子的时间去教学,直到学会。第三,追根溯源、错因重构。一个 8 年级的学生某个知识点学不会,可能是因为他 6、7年级的某些知识点没有掌握。智适应系统通过算法从源头找准孩子的知识错因,对症下药。第四,战略放弃。易学的知识点优先学,快速建立成就感,战略性放弃难度大、耗时长的知识点,将时间花在薄弱知识点上,更快见效。

鲸媒体:您觉得智适应教育目前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发展阶段?存在哪些问题?

栗浩洋:从AI教育发展成熟度来讲,松鼠 AI 智适应教育目前 200 万的学生用户,放在中国 1.8 亿的 K12 学生中,只占 1 % 。但美国 5000 万的中小学生里有 20% 也就是 1000 万学生都在用智适应系统。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国大众对AI教育和智适应教育的认知还处在萌芽前状态,但行业人士对这个理念的认知已经处在爆发期了。

智适应教育存在的问题,一是受众认知度,二是烧钱。去年我们总部加全国 2300 所合作校区已经有 10 亿收入了,我们绝大部分融资(注:截止A轮,松鼠 AI 累计融资近 10亿人民币)都投在了智适应的研发领域,到现在为止也只做了六个年级的内容,九个学科里也只做了四个学科,还有很多本地化的工作要做,所以特别烧钱,但我们目前的现金流还比较充裕,可以支撑未来 2 年的支出。

鲸媒体:除了松鼠AI 1对1之外,您觉得智适应教育领域做得比较不错的企业有哪些?

栗浩洋:我觉得没有吧。原因是他们的科学家找错了,从传统的 AI 大公司挖一些 AI 科学家,但不理解和不熟悉AI教育,可能摸索产品就要五年。正经做AI教育的也有,比如新东方、好未来,但还没有正式推出智适应产品;头条和腾讯也在做,智适应产品也没出来。研发投入还不到 2 个亿人民币的更不可能了,我认为智适应系统前前后后要投到 10 个亿人民币才算合格,10 亿人民币是一个槛,没有 10 个亿的研发投入就可以放弃这个赛道了,几千万一个亿投入做出来的AI教育产品应该不是电动汽车,而是电动三轮车。我们像特斯拉一样,现在还有两三年的市场空档期。

鲸媒体:咱们现在已经投了 10 亿人民币了吗?

栗浩洋:很快就要投到 10 亿了。

鲸媒体:您觉得大概多长时间能够跑出来一家智适应教育做得比较好的公司?做得好的衡量标准是什么?

栗浩洋:衡量标准可以从三个维度来看。第一是科研水平,包括科学家团队的实力,以及在智适应领域的学术论文获选数量。没有领先科研能力的最后都会被淘汰。拿我们自己来说,松鼠AI 的论文不但和全球竞争对手一样在 AIED、CSEDU、EDM 等教育科技会议获选,更是在竞争对手都没有做到的 ACM KDD、NeurIPS、AAAI、IJCAI 等顶级 AI 会议上获选;第二是产品效果,看学生是不是爱学,是不是有效果。也可以从「人机大战」侧面看出,做智适应教育不做「人机大战」,估计就是对教学效果没信心。在全球媒体广泛报道的「人机大战」中,松鼠AI 的教学效果超过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和中考命题组老师。最近一次在央视《机智过人》节目,松鼠AI 让贫困山区的 6 年级孩子在不到两个月时间里,成绩提升了 30 分;第三是规模,看学校数和学生数。松鼠AI 现在在全国有 2300 家校区,200 万学生,其中 21 万高付费学生。中国能开出 2000 多家校区的教育公司也只有我们了,而且我们合作的校区平均建校时间不到八个月,有一半已经盈利,有很多学校开了第二家第三家甚至第五家。当然也会「冷暖不均」,有些学校由于管理意识和总部支持服务的问题,发展得不好。总部因为每年要在研发方面投入几个亿,目前还没有盈利。我觉得盈利才叫跑出来是个伪命题,腾讯、美团、小米、亚马逊、Uber、滴滴,这些公司都很多年没有盈利,但并不妨碍他们成为优秀的公司。

鲸媒体:您是较早做教育机构连锁加盟的人,但市面上关于教育机构加盟的负面声音很多,您如何看待这些声音?

栗浩洋:我觉得加盟模式所导致的问题,第一是质量问题。品牌最核心的就是老师,三四五线城市招不到好老师,质量就会打折,所以基于老师的加盟模式一定会出问题,因为质量无法保证。这也是智适应教学系统可以相对保证教学质量的原因,因为用的是 AI 老师。

第二是支持服务的问题。昂立教育目前在全国有 1000 家学校,在少儿英语赛道里算是最大的连锁教育公司。昂立教育十几年来,做基于老师的加盟做的还不错,这一方面印证了加盟方式的可行性,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昂立教育的支持服务能力做得好。有些公司支持服务没做好,连锁越多,崩盘越快。松鼠AI 的团队也比较懂怎么样做连锁学校的支持服务。不能说我们的支持服务是完美的,我们也会收到合作伙伴各种各样的投诉,但是我们的平均支持效果是超预期的。松鼠AI 的加盟连锁学校有 10% 左右解约的失败率,有 20% 做得一般,但也意味着 70% 的学校做得还不错。去年6 月融资时的数据统计,我们的全国校区平均第 15 个月实现现金流平衡。今年数据统计,全国校区平均不到 10 个月就已经实现现金流平衡,比风投预算的模型还好。但是投资人一定要考虑到投资风险和倒闭可能性再进入。在学校数方面,我们的全国校区已经增长到2300多家。除了学校数增长,我们全国校区的学生数也在持续增加,今年暑假实现了 500% 多的增长,而且平均每家学校的学生人数也翻倍了。另外,我们在线业务的续费率是80%。线下做到第三年的学校续费率可以达到80%。从现金流、学生数、续费率这三个指标也能看出我们的支持服务做的非常好。有很多连锁加盟机构,只能依靠非常低价格的咨询费和更低投入的研发和支持成本来维系。

鲸媒体:有没有一种可能是让合作校区来帮我们招生获客,而不是我们帮助他们?

栗浩洋:松鼠AI 所有的校区都是总部来帮他们去招生服务,手把手教。因为他们不可能比总部做得好,如果总部都没有能力做招生,你希望加盟商帮你做是不可能的。说白了就是,散兵游勇的战斗力和正规集团军没法比。正规军采用的是成熟的招生打法,比如协助校区做市场调查、设计招生方案,平均一年进行三次招生方案的指导。此外,我们还在30-40个城市组织召开千人的宣讲大会,有些我会亲自去宣讲,每场会议大概会有200多个家长报名。

除此之外,总部还有品牌方面的支持保障。比如在央视《机智过人》、湖南卫视《我是未来》、江苏卫视《杨澜访谈录》等综艺节目中的曝光,在不同城市举办的人机教学大战等,都对当地招生带来长远的影响和帮助。另外,我个人的抖音账号也辐射了巨大的家长用户群,为招生带来了巨大的帮助。

最近,我每个周末都到全国各地去做《学习的升级》新书签售会,刚去了新疆、珠海、贵州、常德、山东。这种 1000 人的签售会,小机构自己做不了。其他机构做的招生说明会,家长感觉品质就不是一个 level 的。在我们品牌越来越强的情况下,合作学校也越来越喜欢总部给他们带来的价值,而且他受益于这个价值,才愿意跟你连在一起,那你必须得让别人觉得,跟着你,性价比是好的。

结语尽管人工智能大热,教育行业也在不断探索AI教育的可能性,但因为行业认知远高于大众认知,智适应教育目前尚处于「科普」阶段。是否真如栗浩洋所说,未来三到五年,教育机构最终都会走向智适应教育,让我们一起等待,时间的答案。